您的位置: 首页 >教学园地>教务处>计划与总结>详细内容

计划与总结

胥口中学2024-2025上学期初二数学教学计划与进度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10-16 08:11:54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2024-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  教学计划

一、指导思想      

八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本学期的教学,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,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,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、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: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,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、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     

二、学生情况分析      

根据上学期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,总体的水平一般,尖子生少、低分的学生较多,而且学习欠缺勤奋,学习的自觉性不高      

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,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,抓优扶差,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,反对死记硬背,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     

三、教材情况分析     

    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突出了如下特点: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,向学生提供现实、有趣、富有挑战性得学习素材,为学生提供探索、交流得时间与空间,展现数学知识得形成与应用过程,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。再每一章数学知识的引入中,都由学生熟知得生活实例引入,注重学生通过观察、分析、综合、比较、抽象和概括来掌握知识,逐步学会运用归纳、演绎和类比得方法进行推理。

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七章:(一)全等三角形  (二)生活中的轴对  (三)勾股定  (四)实  (五)平面直角坐标  (六)一次函  

生活中的轴对称:本章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,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,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有关特征;通过逐步分析角、线段、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,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领略轴对称现象的共同规律,认识有关轴对称的基本性质;同时,在简单的图案设计、镶边与剪纸等活动中,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和丰富内涵。

勾股定理: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勾股定理、发展推理能力,教科书设计了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,同时又安排了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内容,试图让学生经历观察、归纳、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的过程,同时也渗透了代数运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。本章更多关注的是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,而不追求计算上的复杂化。在学习了无理数之后,可以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设计无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。

实数  本章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,给出无理数的概念,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,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放运算。由于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,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,为此,教科书安排了一节内方根的估,介绍估算的方法,包括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、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。最后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,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、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等。

平面直角坐标系  本章力图以现实的题材呈现有关内容,以有趣的、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呈由点找坐标、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、建立简单的平面直角左边等内容,力图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;通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图形变换,如电视屏幕上的各种画面处理等。对于确定位置的各种方式,本章通过形式多样的题材,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,其中既有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,也有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。

一次函数  由于已经有了六年级下册的铺垫,本章教材在设计上进一步体现问题情建立数学模概念、规律、应用与拓的模式,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,并进而探索出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,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像解决有关现实问题;同时改革了传统教材中先研究特殊的正比例函数,再研究一般的一次函数的教学顺序,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。

四、教学目标

1、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,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、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,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。探索角的平分线、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,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。初步掌握尺规作图。

2、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,发展合情推理能力,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。掌握勾股定理,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。能运用判断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,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。

3、让学生经历数系的扩张、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;结合具体情境,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,掌握估算的方法,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。了解方根及其相关概念;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方根。

4 经历探索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形状变化之间关系的过程,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、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。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,描述物体的位置;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。

5、经历函数、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,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,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;经历一次函数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,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。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,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有关性质;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。能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,会做一次函数的图像,并利用他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
五、教学措施

1.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,是教学的基础设施。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,以教学大纲为指导,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。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,钻研新教材,根据新课程标准,扩充教材内容,认真上课,批改作业,认真辅导,认真制作测试试卷,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。

2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爱因斯坦如是说。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,激发学生的兴趣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,营造民主、和谐、平等、自主、探究、合作、交流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,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,享受学习。

3、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,把握好知识的开放度。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,向优秀教师取经,以先进的理念进行教学。

4、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,引导学生一题多解,多解归一,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,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,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。

5.坚持因材施教原则,利用小组合作,实施分层教学,力求使尖子生吃饱、优秀生吃好、上线生吃得下。优化作业设计,及时批改辅导。

6.精心设计单元复习测试题,全批全改,查漏补缺,认真上好习题讲评课。注重教授知识的基础性、灵活性和综合性,积极探究所授知识与社会、生活、科学、技术的联系。

 

胥口中学初二数学教学计划

根据今年的教学情况,制定如下计划:

首先,要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,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,并落实到平时的每节课中。

其次,初二备课组要统一计划,统一进度,统一试卷,精选例题,精选习题,抓典型,注意触类旁通。

第三,要认真备课,上好每一堂课,认真贯彻区教研室的精神,坚决贯彻精讲当堂练的精神,认真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,把减负增效落实到每一堂课中。

第四,要认真做好批改作业,试卷工作。做好课后辅导工作。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,要及时的面批,个别订正,让他们跟上大部分学生。

第五,定时做好单元检测工作,及时查漏补缺,不让疑问,疑点堆积起来。

第六,期中,期末考试前安排好复习工作,与学生一起整理知识要点,培养学生的复习归纳能力,提高复习效率,考出好成绩。

眼看: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,力求全面、细心、一子不差。

心读:小声读或默读,强化知识,接受题目信息的重要手段。

手画:对题中出现的关键词,重要条件,特殊的量之间的关系强化知识。

脑想: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相关知识信息,准确,全面,快捷地进行思考,得出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做到对而准确。

2024.8

 

 

 

 

   

周次日期

 

   

 

教时数

 

周次日期

 

   

 

教时数

 

第一周

 

92

 

96

2

 

2.1-2.41

 

 

5

第十三周

 

1125

 

1129

 

 

66.32-6.6

 

 

5

第二周

 

99

 

914

2

 

2.42-2.53

 

 

6

第十四周

 

122

 

126

 

 

6章章节复习

 

10.1

 

 

5

第三周

 

918

 

920

2

 

章节复-3.1

 

 

3

第十五周

 

129

 

1213

 

 

补充:10章分式

 

 

5

第四周

 

923

 

927

3

 

3.2-章节复-4.1

 

 

6

第十六周

 

1216

 

1220

 

 

分式结束

 

 

5

第五周

 

930

 

104

4.12

 

国庆放假

 

 

1

第十七周

 

1223

 

1227

 

 

期末复习

 

 

5

第六周

 

108

 

1012

4

 

4.2-章节复习

 

 

5

第十八周

 

1230

 

13

 

 

期末复习

 

 

 

 

4

第七周

 

1014

 

1018

补充:12

 

二次根式

 

 

5

第十九周

 

16

 

110

 

 

期末复习

 

 

5

第八周

 

1021

 

1025

 

 

12章结束

 

 

5

第二十周

 

113

 

117

 

 

期末考试

 

 

5

第九周

 

1028

 

111

 

 

期中考试复习

 

 

5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第十周

 

114

 

118

 

 

期中考试

 

试卷分析

 

 

5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第十一周

 

1111

 

1115

 

 

5

 

 

5

 

 

 

第十二周

 

1118

 

1122

6

 

6.1-6.31

 

 

5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