胥口中学2024-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教学计划
2024-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
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
一、指导思想
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,坚持以人为本,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发展的特点,实施素质教育,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,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努力开拓学生的基视野,注重培养创新梢神和创造能力,培养学生健康、高尚的事美情趣,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,发展健康个性,逐步形成健全人格。
二、教材分析
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个单元分别以“诗海泛舟”、“价值辨析”、“游记感悟”、“小说欣赏”、“哲理论证”、“名著品读”为专题内容,新版教材融合“诗歌”、“小说”、“游记”、“议论文”多种题材文章,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改进,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,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手段的运用。在古诗文方面,注重诗歌经典的学习与养成,所选课文充满睿智与哲思,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。
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,突出教学的人文性、多样性、探究性、开放性,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,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、创造精神、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。
全册内容除课文学习外,还有名著阅读、写作、口语交际、综合性学习、课外古诗词背诵等。全册共编排了 25篇课文,共分为六个单元,每个单元一个主题。下面,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。
第一单元:诗海徜佯 。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,手法多样,语言精美,是诗人目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。救学诗歌,不宜多讲,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,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,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,理解诗歌。要让学生熟读诗歌,最好能背诵。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、情感美、意境美和韵律美。
第二单元:思想风采。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,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,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;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;开阔学生的视野,提高学生思辨的能力;注意文体特点:演讲的口语性较强,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。
第三单元:古代文学。本单元全是古诗文,九年级的学习,不应再拘泥于基础的文言文知识的学习,应了解历史,理解历史人物:紧密结合历史,可以进行跨学料的学习,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,搜集资料,筛选资料、讨论、评论、写报告等形式,进行语文能力的实践;辩证地认识古代社会和人物,认识历史的发展,不搞教条主义;当然同时也要注重文言文的教学,积累词语,理解句式,重视诵读。
第四单元:少年生活。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,了解人物、情节、环境等要素,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;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创造能力,阅读小说,既是接受的过程,也是再创造的过程,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,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(可以和大家相同,也可以是独创的》也是很重要的;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,从中得到启发,并不断积累,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。
第五单元:求知与读书。这是议论文单元,要重视。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议论文的知识(论点、论据、论证等),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;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、知识积累,阅读文章,形成具有个性的、自己的认识;注意读写结合,充分利用阅读的资源,指导学生的写作。
第六单元:古代白话小说。应注意人物性格、情节。中国古代白语小说一般通过丰富、曲折、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,体现了中国小说的特点。注意与历史结合起来: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;了解古人的生活,对古人要实事求是,理解不要偏颇,不要以现成的框架,求全责备;注意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。
课外古诗词背诵:共有8首,穿插在每周早读时间完成。
名著导读:学期初即布置阅读任务,鼓励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,并做好读书笔记等,学期未进行交流。
三、教学目标
(一)识字与写字
1.能熟练地使用字典、词典独立识字,会用多种检字方法。该识常用汉字3500个,其中
3000个左右会写。
2.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,学写规范、通行的行楷字,提高书写的速度。
3.临摹名家书法,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。
(二)阅读
1.能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。
2养成默读习惯,有一定的速度,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。
3.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,扩大阅读范围,拓展自己的视野。
4.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,理清思路,理解主要内容,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。
5.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,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,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,共同探讨疑难问题。
6.在阅读中了解记叙、描写、说明、议论、抒情等表达方式。
7.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,了解诗歌、散文、小说等文学样式。
8.欣赏文学作品,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,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,从中获得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有益启示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,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: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,能说出自己的体验;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。
9.阅读科技作品,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。
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,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、事实、数据、图表等,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,并通过自己的思考,作出判断。
11.诵读古代诗词,有意识地在积累,感悟和运用中,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应和审美情趣。
12.阅读浅易文言文,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。背诵优秀诗文10篇。
13.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,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;了解常用的倏方法,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。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。
14.能利用图书馆、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。
15.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,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,课外阅读总里不少于 260万字。
(三)写作
1.继续学习写记序文,能根据表达的中心,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,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,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;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,努力做到有理有据;学会写调查报告。
2.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。
3.多角度地观察生活,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,捕提事物的特征,力求有创意地表达。
(四)口语交际
1.能注意对象和场合,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。
2.耐心专注地倾听,能根据对方的话语、表情、手势等,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。
3.自信、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,做到清楚、连贯、不偏离话题。
4注意表情和语气,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。
蒸蒸日上
5.在交流过程中,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,不断提高应对能力。
6.讲述见闻,内容具体、语言生动。复述转述,完整准确、突出要点。
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,有自己的观点,有一定说服力。
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,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,有中心、有条理、有根据。能听出讨论的焦点,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。
(五)综合性学习
1.能自主组织活动,在演讲,调查、讨论中,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。
2.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,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,共同讨论,先出研究主题,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,从报刊、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,讨论分析问题,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。
3.关心学校、本地区的国内外大事,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,搜集资料,调查访问,相互讨论,能用文字、图表、图画、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。
4.掌握查找资料、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,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。
四、教学措施
1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,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,提高思想认识,陶治道德情操,培养审美情趣,做到既教书又育人。
2、语文教学中,要加强综合,简化头绪,突出重点,注重知识之间、能力之间以及知识、能力、情感之间的联系,重视积累、感悟、熏陶,培养语感,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。
3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,指导学生运用比较、分析、归纳等方法,发展他们的观察、记忆、思考、联規和想象的能力,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維。
4、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,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,科学地训练技能,全面提高语文能力。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,尤其要备好学生,改变烦琐的教学方式,突出重点和难点。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,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,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。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。
5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,沟通课本内外、课堂内外、学校内外的联系,拓宽学习渠道
道,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。
6、作文教学,贴近生活实际,富有生活气息,灵活命题,形式多样,多写随笔,读书笔记,尝试互批共批,以改促写,有效提高作文水平。
7、实行分层目标教学,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。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,力争整体提高。
8、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,培养合作精神,开展互助互帮,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,帮助中下生提高。
9、优化作业管理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、自我管理,加强课代表,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,力争做到每课过关,单元过关。
10、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,要因人而异,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。
11、利用竞赛、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,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、故事会、朗诵会、演讲会、办手抄文学报等活动,锻炼学生的能力,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。
12、课前一分钟演讲,包括自我介绍、新闻消息、小故事、成语解说等,锻炼表达能力。
13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。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,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、独特的见解,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。鼓励学生多向思维,开拓创新。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,促进教学不断进步。
五、教学进度
九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
周次 | 日期 | 教学内容 | 备注 |
1 | 9.2-9.6 | 开学第一课;1.《沁园春·雪》2.《我爱这土地》;《艾青诗选》名著导读 | 9.2为周一 |
2 | 9.9-9.14 | 2. 《周总理,你在哪里》4.《乡愁》 5. 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》;自由朗诵; 6. 《我看》 | 中秋调休,9.14上课 |
3 | 9.18-9.21 | 尝试创作;第一单元检测 | 9.16-9.17中秋休 |
4 | 9.23-9.27 | 第一单元小练评讲;课外古诗词默写 《艾青诗选》作品选读 | |
5 | 9.29-9.30 | 7. 《敬业与乐业》 | 9.29调休上课,10.1-7国庆放假 |
6 | 10.10-10.12 | 8.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》9.《论教养》;写作“观点要明确” | |
7 | 10.14-10.18 | 10.《精神的三间小屋》;第二单元小练 | |
8 | 10.21-10.25 | 综合性学习“君子自强不息”;11.《岳阳楼记》 | |
9 | 10.28-11.1 | 12.《醉翁亭记》13。《湖心亭看雪》 | |
10 | 11.4-11.8 | 14.《诗词三首》;写作“议论要言之有据” | |
11 | 11.11-11.15 | 期中考试;试卷评讲 | 期中考试 |
12 | 11.18-11.22 | 15.《故乡》;综合性学习“走进小说世界” | |
13 | 11.25-11.29 | 16.《我的叔叔于勒》;17《孤独之旅》;写作“学习缩写”; | |
14 | 12.2-12.6 | 18.《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》19.《怀疑与学问》 | |
15 | 12.9-12.13 | 20.《谈创造性思维》;21《创造宣言》;写作“论证要合理” | |
16 | 12.16-12.20 | 22.《智取生辰纲》;23.《范进中举》;写作“学习改写” | |
17 | 12.23-12.27 | 24. 《三顾茅庐》;25.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 名著《水浒传》 | |
18 | 12.30-12.31 | 课外古诗词阅读; | 1.1-1.3元旦放假 |
19 | 1.6-1.10 | 期末复习;期末考试 | 期末考试 |
20 | 1.13-1.17 | 考试、评卷、放假前准备 |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